联系我们
桥头河镇大范村现有现行国家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310人,其中一般贫困户86户245人,低保贫困户27户55人,五保贫困户10户10人。2014-2015年已脱贫18户55人,2016年计划脱贫30户87人,2017年计划脱贫27户83人,2018年计划脱贫47户85人,2018年年底将全部脱贫。
秋马铃薯栽培技术
播前准备
1. 品种选择
选择高产、抗病抗逆性强、休眠期短的早熟马铃薯品种,如鲁引1号、克新3号。
2. 地块选择
3. 整地施肥
(1)整地
(2)开沟做畦
采用高畦沟双行栽培。播种前深耕细耙,耕作深度以20~25厘米为宜,畦宽90厘米、畦高25厘米、沟宽25厘米,行距40厘米、株距30厘米,每亩播种4500~6000穴。
(3)施肥
每亩用腐熟农家肥1500~2000千克、三元复合肥30千克、硼砂0.5千克混合后施于穴底,覆盖3厘米厚净土后播种,防止种薯与土肥接触导致烧芽烂种。
播种与移栽
1. 播期确定
秋马铃薯播种期适宜的气温为17~20℃,不能超过25℃。根据屏南县气候条件,播期宜选择8月18日左右。
2. 种子处理
选无病、薯皮光滑嫩薄、重量15~20克的单薯,晒3天,每天翻晒3小时。严格去除表皮龟裂、畸形、芽眼坏死的块茎。
3. 催芽
在室内将小型种薯与湿沙分层相间放置,堆高3~4层,保持20℃左右的温度7天左右,待芽长到1~2厘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,芽变绿增粗后即可播种。催芽前用0.5~1.0毫克/千克的赤霉素液浸10~15分钟,可提高催芽效果。
4. 播种
秋马铃薯生长期处在高温强光季节,为创造较冷凉环境,应在背阴坡播种,播种时间最好选择上午11︰00以前、下午15︰00以后。播种时芽眼朝下,每穴播1个单薯,然后盖上3厘米厚净土,再在畦面上盖2~3厘米厚的稻草。
田间管理
1. 中耕培土
马铃薯是块茎作物,土壤疏松、通气良好有利于促进块茎膨大。第1次中耕是在齐苗后,深度8厘米左右,以松土、除草为主;开始抽生匍匐茎时进行第2次中耕,深度较第1次稍浅;现蕾时进行第3次中耕,比第2次中耕更浅。每次中耕结合培土,第1次中耕培土3厘米左右,第2~3次中耕培土6厘米左右。马铃薯深中耕、高培土,不仅有利于根系发育,还能防止薯块露出土表被晒绿。
2. 施肥
秋马铃薯生长期间气温逐渐下降、日照缩短,不利于茎叶生长,所以要巧追肥。齐苗后,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,促进幼苗迅速生长。当匍匐茎末端开始膨大时,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、硫酸钾20千克,促进块茎淀粉的积累。在马铃薯盛花期喷施0.30%~0.35%的磷酸二氢钾,隔10天左右喷1次,共喷施2次,以提高块茎产量。
3. 管水
秋马铃薯栽培期间正值干旱季节,需水量较春薯大。播种后应及时浇水,但只要保持畦沟湿润即可,每隔3~4天浇水1次,促使出苗。幼苗出土后应勤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,促进茎叶生长。结薯阶段,天气变凉,植株和地面的蒸发量减小,土壤保持湿润即可。
病虫害防治
1. 病害防治
马铃薯病害主要有晚疫病、青枯病、环腐病、疮痂病等。晚疫病是最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,对马铃薯危害也最为严重。在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和代森锰锌400~500倍液喷雾,每隔7~10天喷1次,共喷2~3次。青枯病可用50~100毫克/千克赤霉素喷雾防治。对于环腐病、疮痂病等,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、合理轮作、不与茄科或十字花科作物连作等措施预防。
2. 虫害防治
马铃薯害虫较多,以地老虎、蛴螬、蝼蛄、蚜虫、瓢虫等为主。蚜虫和瓢虫为害叶片和叶柄,蚜虫用10%可湿性粉剂2000~3000倍液或5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~2000倍液喷雾防治;瓢虫用可用45%氯氰菊酯500~600倍液或用4%乐果1000~1500倍液喷雾防治。地老虎、蛴螬、蝼蛄取食块茎,造成植株减产或死亡,蝼蛄、蛴螬每亩用90%的晶体敌百虫500克加水喷于35千克细土,撒施于沟内;地老虎用50%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灌根。